李甜偷偷的去看赵夏意,可赵夏意却并没有想这事儿,而是讨论起日后学的专业来。
俞彤喜欢做衣服,可现阶段估计都不能有服装设计专业,所以俞彤就是奔着美术专业去的,而赵夏意,就真的头疼了,她一直在纠结,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而李甜却说,“我要学经济,我要赚钱。”说着她对赵夏意道,“你如果定不下来那要不跟我一起学经济吧?”
“不要。”赵夏意叹了口气说,“我可能会学新闻或者文学吧。”
俞彤倒是看过赵夏意投给报社的稿子,点头道,“那也挺好的。不过当记者的话工作会很辛苦。”
赵夏意当然也知道这事儿,只能说,“考完再说。”
晚上九点,三人准时睡觉。
1977年12月9日,中断十年的高考终于开始了。
这次高考是各省自主命题组织考试,像他们鲁省是12月9日和10日这两天考试。
9号一大早,整个招待所就热闹起来了,赵夏意三个也早早的起来,洗漱完了,又翻出她们的作战武器——木板。
拿木板是俞彤的主意,也是她家的庞大娘去找地方弄来的。
至于作用,就是考试的时候垫在桌子上的。当初俞彤说拿木板的时候赵夏意就明白过来了,考试的地点不是在小学就是在初中。而过去十年教育不重视,桌椅板凳的破坏的很严重,考试的时候如果把试卷直接铺在桌子上,可想而知钢笔写字的时候多么困难。
不过俞彤也没将这想法藏着掖着,在外头也说了说,至于其他人怎么做那她们就不管了。
课本也不带,检查好各自的准考证、笔袋还有木板,三人就出门了,带上东西直接去招待所食堂填饱肚子,时间也已经八点了。
八点半是考试的时间,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分在了附近的这所小学,所以三人走过去时校门口也刚开了门。
门口俱是等候的考生,大冷的天大家手里都捧着本书,趁着没开门的功夫如饥似渴的读着。
赵夏意颇有感触,“都不容易啊。”
“是啊。”俞彤颇为难受道,“可第一届高考能报考的学校太少了,能考上的又有多少呢。”
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参考人数五百七十万,年龄从十五岁到三十五岁都有,但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一万,这样的录取率说实话是非常可怕的。
也正因为这样,老三届的考生格外的珍贵,在华国未来的发展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少大佬都是老三届的学生。说起老三届就没有不佩服的。
而如今她也站在了高考的门前,就要进去考试了。
赵夏意道,“走吧,加油。”
三人顺着人流进去,然后各自找各自的考场。
这所学校不大,教室也有限,赵夏意很快找到她的考场然后在门口接受检查后进去。
她手中拿着木板很是吸引人注意,当她将木板铺在坑坑洼洼的桌子上时,考场里的其他人就顿悟了木板的作用。
他们也想要啊。
赵夏意晃了晃桌子,桌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而凳子也好不到哪儿去,稍微动一下也是吱吱呀呀……
当然,大家的条件都是差不多的,但她有木板啊,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往上面一铺,钢笔挤上水儿,然后浏览题目拿出答题纸开始答题。
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考的是语文,这是赵夏意的优势科目,而这题目也意外的很少,赵夏意将前面的题目答完,就开始思考作文,直到考虑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始写作文。
不过题目虽少,作文用的时间却不少,赵夏意写完作文,看了眼手表还差半小时就要收卷。
赵夏意浏览一遍,确认无误,然后起身交卷,拎着东西出了考场。
在考试前赵夏意和俞彤她们便约定好了,谁考完就先回去,不必等着,毕竟天气太冷了。
就刚才考试的时候有几次赵夏意都拿不住笔,将手指头搓热了才开始写字的。
这会儿出来,也不停留,路过国营饭店进去要了一碗面条先吃进肚子。等肚子暖和了赵夏意看着时间也到收卷的时间了,见饭店里开始上人,赵夏意忙又重新点了饭菜,然后等那俩人过来。
没一会儿俞彤来了,进来坐下啥话也不说,先喝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再说,接着李甜也随着人群进来,过来就哭丧着脸道,“我觉得我考的不好。”
赵夏意竖起指头,“嘘,吃饭,先别说话。”
热腾腾的面条推过去,李甜舔了舔嘴唇也顾不上牢骚了,埋头就是一顿吃。
赵夏意早吃了面条,这会儿吃点菜再啃半个馒头也就饱了。
饭后三人回招待所休息,路上李甜又开始叨叨了。
赵夏意问她,“你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李甜以顿,接着整个人就萎靡了,“没用。”
“既然没用就不要想了,你就算基础差好歹也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