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儿说的,只要有这么一大片草原,他们的生活习性就不会变,不管是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还是后来的契丹、蒙古,他们都是被草原的水土养得兵壮马肥、勇武好战。
不管换了多少拨游牧民族,基本都不会改变南下劫掠农耕民族的习俗——许多野心勃勃的草原人窥见农耕民族的繁华安定后,还会对这片广袤而美好的土地生出觊觎之心。
像蒙古铁蹄踏破南方,就把人分为了四等,其中北边的汉人属第三等,南边的汉人属于第四等。
不管属于第三等还是第四等,都是被蒙古人、色目人踩在脚下肆意欺凌的对象!
草原上坏蛋老多了,都坏!
朱祐樘陷入沉默。
事实上草原人犯边的事一直没少过,只是对朝廷来说损失不算太大而已。
这些草原人吧,你派人去打他,他们跑得飞快;你不派人去打他,他们又跟苍蝇似的时不时跑过来嗡嗡叫,着实难搞得很。
所以自从洪武年间起,朝廷就一直致力于在北方修筑沿山海关到嘉峪关的长城,也致力于落实对北边的屯兵安排,最大程度上保证北地的安稳。
要知道长城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阻挡游牧民族南下,它还有着迅速传递消息、调集兵力、运送物资的功能。
哪儿有敌来犯,马上就可以通过墩堡烽燧往其他地方传递消息,第一时间召集周围的士卒过去击退对方,极大地减少百姓遭遇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让北地的百姓不至于像宋朝那样大量流失。
所以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事,大人当然不会想不到。
朱祐樘把还是小小一只的太子抱到自己膝上,耐心地给朱厚照解释道:“坏是坏的,只是打仗这事儿不管大仗小仗都会劳民伤财,太平无事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轻言战事。不过若是他们南下进犯,我们肯定是要打回去的!”
有人仔细地把事情给他讲清楚了,朱厚照是能听得进去的。他哼哼两声,气势十足地说道:“打回去!打得他们嗷嗷叫!”
另一边,文哥儿傍晚下衙后去找老丘玩儿,顺便给他看李东阳写了序的《河西走廊》稿子。
丘濬是看过文哥儿新讲章的,瞧见文哥儿和庶吉士们细化出来的河西走廊从汉到唐的发展历程,觉得还算不错。
尤其末尾写到唐朝后戛然而止,只用寥寥几笔提到宋朝失去河西走廊这三百年里疆域一点一点缩小的厄运,更是令人忍不住警醒:即使他们的陕西行都司每年都耗费巨大,也是必须要守的,河西走廊绝不能丢!
丘濬道:“可找到书坊开版了?”
文哥儿道:“今儿才拿到三先生写的序,这几天就找人印出来卖卖看。”
丘濬说道:“到时候拿几本给我,我送给朋友看看。”
文哥儿自然连连点头,表示一定第一时间送过来。
这事儿根本不用等到第二天。金生跑了一趟腿和书坊老板讲了这事儿,对方听说文哥儿有新书稿,立刻赶在宵禁前跑过来一趟,从文哥儿这边取走了稿子,一边开版准备印刷事宜一边去跑审查程序。
有李东阳的序在前头,又有王家小神童的署名,这审查能通不过吗?肯定是能通过的!
这都不用丘阁老特意去打招呼,底下的人抬抬手就放过去了。
比之《成语词典》那种大块头,这本《河西走廊》只是薄薄一册,印刷起来可太简单了。
瞧瞧这齐齐整整的庶吉士名单,瞧瞧这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再瞧瞧这神童师徒俩的署名和作序,只要运作得当,绝对能大卖特卖!
《河西走廊》印刷成书的事情基本敲定了,文哥儿也就安安心心地睡觉去。
结果半夜外头下起了雨,起初还是小小地下,后半夜越下越大,算是秋末冬初的第一场大雨了。
文哥儿早上醒来时天都放晴了,他走到门外瞅着竹叶上挂着的雨珠,只觉吸进肺里的空气都分外清新。
他心情很是惬意,跟着他爹踏着被雨淋湿的长安街去上朝,幸灾乐祸地跟他爹编排朱三岁:“也不知道太子殿下起来后会不会哭鼻子。”
这么一场大雨砸下来,沙池里的“河西走廊”怕是已经毁于一旦了。
朱三岁今天清早或遭遇有生之年最大的打击(虽然他的有生之年只有区区两年零小半个月)!
王华瞥了乐滋滋的文哥儿一眼,告诫道:“你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要注意一些,别跟平时一样胡闹。”
这小子乖巧的时候很乖巧,真要气起人来那也是无人能比。
都说伴君如伴虎,太子年纪再小那也是太子,真把太子气狠了可不会因为他才六岁就没事。
文哥儿道:“我从来不会胡闹。”
嘲笑太子哭鼻子这么过分的事,他怎么会做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文哥儿快快乐乐地进宫去,抵达朱三岁住处一看,朱三岁果然趴在栏杆前泪眼汪汪地看着被大风大雨冲得乱糟糟的沙池。
文哥儿已经在心里乐了一路,看到眼里噙着一泡泪、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