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儿道:“我只知道宋朝有‘弹发御史’,没想到我们大明的御史也会这样。”
宋朝御史台有个规定,凡是一百天没上书言事的就得罢为外官。
有个叫王平的被提拔为御史后一直没吭声,大家都觉得他在憋大招。
等他踩着百日线终于上书了,所有同僚忍不住齐齐出动去打探他讲了啥。
结果打开他的劄子一看,他弹劾的居然是“御膳里面有头发”!
人写得还很文雅,说是“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
可不就被世人嘲笑为“弹发御史”吗?
南宋有名的词人刘克庄写诗时都没忍住顺嘴嘲一句“膳有鬈如不必言”。
由此可见,御史也愁kpi!
干哪行都不容易啊!
没得罪人的胆量最好还是别当御史了,硬上是会闹笑话的。
既然知晓御史是把自己当准业绩来盯梢,文哥儿也就不纠结了。反正他也不干啥坏事,随他们盯去吧!
作者有话说:
文崽:震惊!御史业绩竟是我自己!
更新!
注:
1膳有鬈如不必言:出自刘克庄的《送洪侍御二首》
总感觉这词人很眼熟,但是一首词都不记得,搜了搜,果然是我记不住的风格(开始文盲
-
2弹发御史:参考冯梦龙的《古今笑史》,出处应该是宋代笔记,但他能从那么多史料里扒拉出这么多八卦也很了不起,不愧是写ooc历史同人的明代大佬(bhi
《古今笑史》:【宋御史台仪:凡御史上事,一百日不言,罢为外官。有王平,拜命垂满百日,而未言事。同僚讶之,或曰:“王端公有待而发,必大事也。”一日闻进札子,众共侦之,乃弹御膳中有发。其弹词曰:“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
过了重阳京师依然热闹,今年两京十三道的乡试已经圆满结束,不少京官接了外差去地方上当考官,都物色到不少好苗子。
这些外派考官不少都是翰林院的文哥儿也第一时间获得了一份好苗子名单想着来年有多少是可以拿来祸害的。
比如今年南直隶的解元就是老熟人了唐寅唐伯虎!
既然新一轮的会试明年开春要开始了,他们这届庶吉士也该开始考虑去路了。
文哥儿已经授了官自然不必考虑太多王九思他们则是得趁着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开始找准方向跑动起来。倒不是送礼走关系(礼当然也是要送的),只是一来要提前摸好底别全都给撞到一块,二来要探探自己的理想衙署有没有缺、乐不乐意接收自己勉强是没有幸福的!
王九思他们时不时便凑在一起商量怎么选考理想岗位。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能决定未来仕途的大事。
文哥儿虽然不用为前路发愁却也没有空闲到哪里去。过年了,他也该着手安排西北诸事了,趁着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天下士子齐聚京师,他要搞一波丝绸之路的宣传。
这波宣传要面向朝廷面向商贾也要面向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要是他们明年春天落榜了正好可以去趟西北沉淀一两年说不定经过一番磨砺可以脱胎换骨!
这波宣传难度有点大毕竟西北是真的苦,这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的读书人确实很难适应。只不过试试又不亏哪怕一百个人里头只能说动一个也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丘濬知道文哥儿的准备摇着头说道:“你直接把今年副榜上的人全要过来不就行了吗?”
每年会试都会有个副榜入了这个榜的人虽然没有进士出身却可以授个官职主要是各地官学的训导之类的学官。要是上榜的到了一定年纪甚至不许辞官,必须要你去赴任。
大概就是朝廷对考了很多轮都没考上的考生的一个安慰奖:你虽然没考上功名,但是你好歹有俸禄领了,别浪费时间瞎考了赶紧回去好好干活养家糊口吧!
桑悦当初就是入了这个榜又被填错了年龄才去地方上当了好几年的学官。
文哥儿也知道这个副榜,这些人本来就会被安排去各地补缺,河西走廊那边更缺人,把他们要过来完全合情合理。他想了想,摇着头说:“就算想要他们,也得他们心甘情愿才行。”
要不然人去了,心没去,那不是既拖累了人家,又拖累了西北那边的人?
丘濬也摇着头道:“世上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
不管念过多少遍“人之初,性本善”,都得承认人性本来就不全是好的。比如你当老师的想教好学生,学生难道就一定会乖乖跟你学?
人一旦能过更舒服的日子,就不会想去吃苦头,世上能有多少像文哥儿这种跑到哪都觉得很好玩的人?
不管是律法还是礼法,都是用来引人向善的。若是凡事都看“心甘情愿”,恐怕早就乱套了!
文哥儿道:“事在人为嘛!试试看又不会吃亏!”
丘濬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文哥儿便跟他讨教起戏曲方面的问题来。虽然老丘的《五伦全备记》写得一言难尽,但他